2022年8月30日 星期二

想獲得最大的人生利益,請先看看這篇【閱讀本站的說明書】!

想獲得最大的人生利益,請先看看這篇【閱讀指南】!

撰文者/W研究員

圖片Markus Distelrath on Pixabay


講在前頭。該如何看待我們的文章呢?以下是我們看待敘事的原則,也在此提供給您,作為閱讀的參考。

謙卑與彈性,可以幫助我們不陷入困境


謙卑與彈性,可以幫助我們不陷入困境


在開始談論事情之前,我們先承認自己只知道一部分或者不知道那不知道的部分。也就是,我們「並非全知全能」。在這樣的認知之下,我們得以不強迫事情的發展,因為發展的可能性往往會不同於我們根據舊有經驗所臆測出來的結果。


您可能會說:「不會啊!我常常猜中對方和事情發展的結果。」

當出現這樣的想法時,我們可以誠實地問問自己,是不是也有很多有沒有猜中的時候呢?


當外界的回應不如自己的臆測結果(期待)時,所出現感受又是如何呢?


經驗可以幫助我們辨識、成長,但當我們認為這是「唯一可能」時,它卻也會限制我們的發展。


如果您有自己所處的專業領域,又或者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是否有聽過曾經是教課書上或者前輩先人流傳的定論,在數年或數百年之後被推翻?就好比現在您還會認為地球是平的嗎?古時候的人可不這麼相信。古有名言「盡信書不如無書」,書也是某人在某個時刻寫的某個觀點啊!


當我們在探索世界時,往往會先設定個假設,但要記得「那只是個假設」。我們也要提醒自己人心會變、人會成長的可能性,我們學習接受生命的不可預測性質


不同的時候我們有能力可以領悟到不一樣的觀點,人生全程的每一個小階段都可視為「無比照最終完成圖片的拼圖遊戲」或「瞎子摸象」。


可以想一想在您截至目前為止的生命裡,有沒有曾經自己非常堅持某個可能,而造成爭端或是不安好的結果,但事實可能不完全和您想的一樣,甚至是個尷尬的誤會?又或者是看著這樣的戲碼在他人的身上上演呢?


當我們謙卑與彈性,知道還有其他的可能、我們不是全知全能的時候,自然會出現暫停、再觀察、尊重、柔軟以待的慈悲。


但我們並非要放棄辨別與反思,相反的,在謙卑與彈性之下,會更容易獲得詳細的有效資訊來做辨別與反思


所以,願您在看本部落格文章時,也能觀照自己的狀態,別人的觀點、整理、經驗,對自己而言都只是個「故事」也就是「一種敘事文字」,不會是自己的真實。謹記「盡信書不如無書」,但我們依然要「讀書」,也就是可以透過別人的經驗觀點來促使自己反思,也可以刺激自己練習從不習慣的角度來看事情,或許可以讓反思的結果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而獲得個人的經驗與利益,但又對這樣的結果保持彈性,不堅信必然是因為您做了A所以獲得B,做到了運用與保持彈性就是一種「賦能於己」,最大的收穫者會是自己。


即便以上打了這麼長一串,您也別完全相信,將此視為一種參考假設,由自己去驗證,當自己開始保持謙卑與彈性時,事件與他人的關係會有如何的發展呢?


在這我們所指的「討論」即為「保持彈性的提出觀點」,這是一種態度,或說是起心動念的原則。我們要承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還是會選擇語言、用字、觀點。即使我們可以透過較小心的用字來避免極端,但在句子與文章成立為記錄的同時,已經不會是彈性的,這是二元現實世界必然的現象,一旦我們使用了文字,就已經定義了我們當下要表達的東西。但我們還是可以用彈性的態度來看待這世界,這也是人們會成長改變的原因。如果已經是固定不變的了,哪來的機會成長呢?


未來我們將會有更多關於「限制型性念(僵化觀點)」、「困境」、「生命的不可預測性質」等主題討論的文章或錄音。


🙏 提醒您:若您要轉貼或轉運用本站的資訊,請記得標示出處喔!

祝福閱讀本文的每一位讀者~

ღღღღღღღღღ


*關於「賦能」您可閱讀➠賦能:告別無力感,讓自己與他人皆能自由與自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